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4日電 (趙佳然)22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顯示,第三批游戲版號已經下發,總數為93個,審批時間為1月7日。然而騰訊、網易兩大游戲公司卻仍未在列。
自去年12月游戲版號審批重啟至今,共有257款游戲取得版號,然而騰訊、網易兩大游戲公司在名單中卻始終缺席。業內人士分析稱,游戲行業的增長仍主要依賴游戲品質和運營情況。不過,作為游戲領域的龍頭企業,騰訊與網易都十分依賴該板塊帶來的營收,而版號缺失無疑會成為其在中國游戲市場發展的一大束縛。
根據騰訊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公司的整體營收增長了24%,然而網絡游戲收入下降4%至人民幣258.1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2015年以來的*低值。雖然手游收容呈同比上升趨勢,然而并不能填補端游營收的急速下跌。盡管如此,騰訊約1/3的收入仍依賴游戲業務。
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表示,就監管部門的批準而言,目前騰訊沒有太多的游戲更新,正在等待政府重啟對游戲的批準。
國金證券指出,目前,制約騰訊業績的*大因素是游戲行業的監管。《絕地求生之刺激戰場》仍然無法變現,新游戲發行受到版號停發的影響,明年還可能實施版號總量控制,這些問題都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絕地求生之刺激戰場》是騰訊取得熱門端游《絕地求生》國服代理后推出的一款移動游戲,但因遲遲未取得版號,該款游戲至今未開啟商店功能。隨著時間推移,用戶們對游戲的忠實度也在逐漸減退,而此前“絕地求生或成為第一手游”的呼聲也鮮被提及。
網易對游戲營收的依賴性則更甚于騰訊。2018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網易三季度在線億元人民幣,占總凈收入的61%,其中手游凈收入占比較上一季度下跌了6.7%。
一位游戲行業人士向中新經緯客戶端透露,版號遲遲缺席對正在研發的游戲工作室影響較大?!耙恍ヾemo(樣本)做得很好的新游戲,由于缺少資質無法立項,更不用說上線了。許多正在研發的游戲都在沉淀當中,想要做大做精?!痹撊耸勘硎?,在停發版號期間,許多中小廠商已因而退出市場,近幾批版號或有優先中小廠商的傾向。
自2018年3月份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公示后,廣電總局便暫停了游戲版號的發放,直至12月才恢復審批。從版號重啟后獲批的情況來看,目前對于游戲的審批較之前更加嚴格。數據顯示,版號重啟至今近兩個月共有3批257款游戲獲得版號,而此前2018年1月一個月就有716款游戲版號獲批。
此前,中宣部有關負責人在2018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上表示,由于申報游戲存量比較大,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消化。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等待發放版號的游戲數量大概在7000款左右,2019年的版號發放顯然屬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在游戲版號發放提速的同時,相關部門的審核標準也更加嚴格。2018年12月,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正式成立,并對首批存在道德風險的網絡游戲進行了評議。而2018年8月30日發布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也顯示,國家新聞出版署將實施網絡游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游戲上網運營數量,并將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其中,棋牌類游戲由于易涉嫌賭博成為重點關注對象。2018年,由騰訊開發、當時在微信游戲棋牌榜上排名第二的《天天德州》退市停服。此前有媒體報道,有用戶在《天天德州》游戲里輸掉了數百萬人民幣。除此之外,《德州撲克》《瘋狂的德州》《夢幻德州》等多款棋牌類游戲也紛紛下架。
此前,棋牌類游戲占據了獲得版號游戲的大頭。而在近3批獲得版號的257款游戲中,棋牌類游戲只有1款。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數據向游戲廠商們傳遞了明確的信息,即棋牌類游戲未來或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
業內人士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在缺失國內版號的情況下,新游戲只能選擇在海外市場上線,如日韓與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而與此同時也需面臨較大風險,如制作方是否熟悉海外的市場的環境,發行的前期資本是否能夠承擔,游戲的玩法、風格、付費方式等是否會“水土不服”等都需考慮在內。由于紛紛轉戰海外,國內游戲開發在節奏和方向上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交銀國際認為,政策對游戲的監管不是“一刀切”,而版號發放不代表游戲市場規模可快速恢復增長。版號的開放僅是行業或有恢復的信號,手業的增長仍主要依賴游戲品質和運營情況。(中新經緯APP)
由于游戲版號暫停發放持續至今,許多廠商不得不鋌而走險,套用其他老游戲版號上線。此前,南都記者調查發現,一個含有版號、文網文等一些版權資料的斗地主游戲“馬甲包”可以賣30萬,“傳奇”類游戲“馬甲包”則高達50萬。原游戲版號擁有方以運營權授權的形式將其游戲版權授權給買家,買家不能改游戲名稱,但修改游戲內容就可以在應用市場重新上架。
游戲版號暫停發放持續至今,許多游戲廠商也進入了“寒冬”。根據《2018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游戲市場整體收入1050億,同比增長僅5%左右,而過去三年同期增速均超過20%。這是自2008年以來,游戲行業增速首次跌到個位數。
為了短期求生的存許多廠商不得不鋌而走險,套用其他老游戲版號上線。在許多游戲開發者QQ群都能看到有中介商兜售版號,南都記者以購買版號的名義添加一位中介商,其告訴南都記者,目前二手版號的買賣十分活躍,斗地主與捕魚類游戲*多人詢價,他本人10月份就已經成交了兩單。
據其介紹,不同游戲的版號價值不一樣。麻將的相對*便宜,版號、“文網文”號(備案號)的只需17萬元。斗地主的價格因其火爆程度則是比麻將高得多,單純買版號只需要18萬元,如果沒有文化部下發的“文網文”號,打包“文網文+版號”的“馬甲包”則高達32萬元。傳奇類游戲*貴,“馬甲包”一個需要50萬元。
“游戲版號的來源保證安全,其版號也是游戲公司的法人授權的,可以簽訂相關的授權書?!痹撝薪樯瘫硎尽K€向南都記者出示相關合同范本。從范本上看,買賣雙方以版權授權的名義合作簽訂。首先,甲方授權乙方游戲版權的永久授權,其中包括ISBN核發單電子版、出版批文文號電子版、軟件著作權證書電子版、第三方轉運營授權書原件等;其次,乙方則需要接受與配合甲方的內容審查與監管,所有游戲產生的收入則不需要與甲方分成。如果雙方合作敲定,甲方需要下架原來該名字的所有游戲。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的趙占領律師告訴南都記者:“這類版號授權本質上是轉讓或者買賣版號,屬于違規使用版號,需要取消其游戲版號并處以罰款”。
雖然文化部和廣電總局會對上線運營的游戲進行定期抽查,但是由于游戲數量過于龐大,樣本抽檢群體極為有限,所以買賣游戲版號、盜用版號等行為屢禁不止?!耙驗閼檬袌霾]有與廣電的版號數據打通,審核過程很難發現版號真實性?!币晃粯I內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而相關部門也是以定期抽檢的形式進行動態監督?!暗趶筒檫^程中,由于檢查單位得不到游戲的原始資料,幾乎不可能查出游戲是否偷換馬甲包或者版本內容不符?!?/p>
火熱的游戲版號買賣灰色產業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11月16日,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 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發布關于印發《“掃黃打非”工作舉報獎勵辦法》的通知,通知中第七條第六項提到,舉報買賣書號、刊號、版號及許可證書等新聞出版相關工作違法違規行為的,按本條第五項執行,即給予1000元獎勵;對形成行政處罰案件的,給予舉報人1000元至5000元獎勵;對形成刑事案件的,給予舉報人5000元至1萬元獎勵。
而此次獎勵舉報版號的行為,除了對當前版號交易亂象進行限制外,或許與此前游戲總量調控趨勢相關。在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國家新聞出版署將實施網絡游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游戲網運營數量等舉措。
“主要是從游戲細分市場入手,此次管控對象先是棋牌類游戲,比如德州撲克便已經銷聲匿跡了。”廣電總局相關人士此前曾向南都記者表示,去年上線%是棋牌類游戲,這才是“總量控制”主要調控的目標,可以總結為“先掃除,后調控”。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前野蠻生長的游戲行業增速將放緩,粗制濫造、套模板、同質化嚴重的大量游戲終將被淘汰,而民族的、原創的精品游戲將經歷陣痛后脫穎而出,游戲審查與調控對游戲行業是一個破而后立的正確舉措。
工委(GPC)、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658.84億元,同比下降10.33%。游戲用戶規模為6.64億,同比下降0.33%。
這也是繼2021年市場規模增長明顯放緩之后,中國游戲市場出現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整體游戲收入和用戶數量雙降的同時,手游市場的表現同樣差強人意。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930.58億元,比2021年減少324.80億元,同比下降了14.40%。此外,去年移動游戲實際銷售收入占游戲市場總體規模的比例為72.61%,相比2021年的76.06%同樣有所降低。
報告指出,游戲行業受新冠疫情影響,生產研發受限,項目進度滯后,用戶付費意愿和付費能力減弱。另一方面,行業對市場發展預期不夠樂觀,信心不足,企業投融資困難、游戲新品上線數量少。
游戲產業的寒意同樣傳遞到了上游。同一天,由伽馬數據發布的《2023中國游戲產業趨勢及潛力分析報告》則顯示,2022年中國游戲企業融資事件下降了近50%,股票市場表現也不及整體,2022年頭部游戲企業新品產出數量減少41.8%。
伽馬數據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王旭表示,從去年開始,投資人對游戲的估值已經降到了歷史很低甚至可以說*低的水平。
自主研發游戲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自主研發游戲國內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2223.77億元,同比下降了13.07%。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2022年對于游戲公司來說可謂是*難過的一年。除了一些市場占有率高的頭部游戲,大部分公司主要靠不斷上新來吸引用戶持續投入。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受版號發放受阻和疫情影響,在存量游戲不斷減少用戶和收入的同時,大量新品延期上線,無法進行商業化。與此同時,為了持續生存,游戲公司不得不在游戲研發、營銷上持續投入,從而拉升了運營成本。
對于業內來說,*令人關注的莫過于版號發放情況。去年4月,已經停滯了8個月的游戲版號終于又恢復發放。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共發放468個國產游戲版號,較2021年減少38%,僅為2020年全年的33%。
就在幾天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剛剛發布了2023年2月國產網絡游戲審批情況,共有87款國產新游戲獲得版號。這也意味著自去年11月以來,版號下發已連續4個月沒有中斷。這無疑讓業內對接下來游戲商業化前景重新充滿了信心。
中原證券研報指出,供給端版號政策常態化后,有望給游戲行業帶來新一輪產品周期,推動其重回增長。中信建投研報則表示,2023年游戲版號發放節奏有望重回穩定,二級市場有望演繹2019年以來的表現,板塊修復空間大、龍頭企業有望率先復蘇。
面對出現增長瓶頸的國內業務,越來越多的游戲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海外。中國游戲產業年會日前發布的《2022年中國游戲出海情況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自主研發移動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地區分布中,美國市場占比為32.31%,日本市場占比為17.12%,韓國市場占比為6.97%,此外,德國、英國、法國三國的市場占比合計共有9.18%。
但對于國內游戲公司來說,海外的競爭同樣激烈?!?022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游戲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11107.6億元,同比下降6.96%。全球移動游戲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5945.19億元,同比下降10.26%。在此背景下,中國游戲企業出海面臨著本地化難度高、國際環境變化、海外法律政策變化、海外渠道、海外競爭加劇等問題。而這些難點直接反映在2022年的出海營收數據中。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出現了2018年來首次下降,達173.46億美元,同比下降3.7%。
“2022年,中國游戲企業出海雖面臨或多或少的挑戰,但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游戲在海外市場仍然具有發展空間。”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表示,一方面,中東、非洲等地區新興游戲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有望成為中國出海游戲的增長點;另一方面,IP改編游戲、休閑類游戲等游戲產品的分賽道上存在著游戲出海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