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1月22日,第三批游戲版號下發,成都哆可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哆可夢)旗下《戰區英雄》獲批,該公司已經連續三次出現在獲批版號名單中。
根據公開資料,哆可夢是上市公司深圳惠程(002168.sz)的子公司,目前共有5個版號獲批,這個成績在A股游戲公司中排名靠前,超過三七互娛(3個)、掌趣科技(1個)、中青寶(1個)、愷英網絡(1個)等業內公司。
目前,互聯網業務已經成為深圳惠程業績增長的重要一極。2018年中報顯示,游戲研發及發行類的業務收入占比已經高達88.42%,三季報顯示,哆可夢2018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2億元、凈利潤2.7億元,已超額完成2018年的業績承諾1.88億元。哆可夢對于深圳惠程的貢獻不言而喻。在游戲版號審批重啟的背景下,行業景氣度提升,業務實力強的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2018年12月29日晚,在游戲版號停止發放半年后,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公布了首批游戲版號名單,迄今為止已經下發了三批游戲版號。
在強者如林的環境下,哆可夢每次都有游戲過審:第一批《古劍飛仙》、《全民王者》;第二批《文明曙光》、《我的女神OL》;第三批《戰區英雄》。哆可夢緣何呈現出了“黑馬”體質呢?
據介紹,哆可夢屬于中國手業的第一陣營,其創始人寇漢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強大的產品研發實力和精細化營銷策略和手段等是哆可夢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哆可夢未來的戰略布局,深圳惠程相關負責人提到,未來公司將在產品上將進行更多的布局和嘗試,不僅有傳統的MMORPG、3D動作RPG、SLG等游戲,還嘗試向細分市場發展,不會局限在東方玄幻、西方魔幻等傳統題材,還要向競品較少但具有廣闊前景的末日廢土題材等進行布局。
目前,哆可夢研發的全新末日廢土風MMORPG手游《末日撕裂者》,以地球在經歷末世后的景象為背景,講述了浩劫之后各勢力間不斷爭戰的一個故事。這款游戲采用*新次世代研發引擎制作,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3D畫面。2018年12月20日游戲首發后,受到了網民的熱捧,榮獲騰訊應用寶“新品網游下載TOP10”第一名。
玩家“千葉-指間沙”在游戲論壇中贊賞了這款游戲:“挺久之前就預約了,今天終于能夠玩上了,游戲簡單上手,各類日?;顒釉O置也非常友好,末日題材也是我非常喜歡的?!?/p>
憑借著極具競爭力的高品質手游,哆可夢的實力受到了業界的認可,在2018今日頭條年度游戲盛典中,哆可夢榮獲“2018年度*具影響力游戲公司”。國海證券研報提到,隨著游戲版號恢復審批的消息對行業后續發展的提振,在更加健康良好的發展大環境中,哆可夢有望延續成長勢頭。
經濟對于文化的促進作用,春秋時期管仲曾經留下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GDP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在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的情況下,眾多分析師預測娛樂消費需求將長期景氣。
在游戲行業,伽馬數據發布的《2018年度移動游戲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339.6億元,增速達15.4%,用戶規模達6.05億,同比增長9.2%。根據中國人口基數、移動用戶基數,預計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在未來幾年仍將維持增長。
雖然游戲行業正在經歷洗牌,但是無礙于行業的景氣度不斷回升。眾多分析師認為,隨著游戲審核逐漸進入常態化,游戲板塊將迎來業績和估值的雙重修復。
2017年深圳惠程完成了對哆可夢的收購,邁入高附加值的互聯網文娛領域,為公司打造了未來業績成長的第二條軌道。目前哆可夢已經迎來業績爆發期,在版號獲批的紅利不斷釋放下,后續盈利值得期待。深圳惠程2018年三季報顯示,哆可夢2018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2億元、凈利潤2.7億元。截至9月30日已超額完成2018年的業績承諾1.88億元。
國海證券研報提到,深圳惠程未來業績成長動能將來自以下幾點:投資及培育研發團隊,增強公司游戲研發實力;培育自有的流量入口,與現有的游戲業務相結合,實現流量+變現的一體化;借助公司的產業并購基金,并購同類型且具備戰略配合的標的,擴大買量規模,從而降低成本。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從中長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短期要關注業績增長能否和股價相匹配。
近期南船對旗下上市公司重組方案的調整,無疑引發了市場對此次南船業務整合的猜測。
“新三板+H”模式落地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揭開新篇章,為提升新三板市場管理水平和能力帶來機遇。
港交所與股轉的合作可參考滬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預計今年6月7月將出現首批合資格三板企業上市。
現在企業擬IPO熱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業對于是否要沖層保層保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
A股和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核心組成部分,并購重組逐漸成為上下互通、有機聯系的重要紐帶。
距離版號暫停發放已經過去了7個月的時間,表面上看各大游 戲廠商都依然在忙碌地發新產品,但暗潮涌動之下,其實版號的暫停對游戲行業影響甚大。以至于有不少團隊為了能在短期內解決這個問題,鋌而走險地選擇了“買版號”。
小光(化名)是一家中小游戲發行公司負責產品接入的人員,按照原計劃他們公司的一款魔幻類的手游應該在今年5月份左右就能拿到版號,但顯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了。起初四月份有人提出版號怎么沒有照常下放的時候,小光公司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審批結果還沒公布而已。然而到了六月份,消息傳開之后,大家都確定了版號暫停的事情,小光公司慌了。
“沒想到真的就暫停發放了,而且我們一直等到了8月份,依然沒有消息,產品都已經做好等著發了”。于是他們動了“買版號”的念頭。
小光在微信上搜索“版號”,在多個群中找到了幾個可以做版號交易的人,一一進行了詢價。
像小光公司這樣的團隊不在少數,特別是中小公司,一兩款產品就定生死,為了不繼續拖下去,他們不得不選擇買版號。“買賣版號”至此也逐漸擴展成有專人專職的產業鏈。
而按照此前每個月的審批節奏,預估至少有超2000款游 戲在等待版號,換句話說,現階段的游 戲市場,對版號的需求量是非常高的。
“版號停發之后變化*大的是價格?!币晃话嫣栔薪槿藛T告訴筆者,因為版號申請周期太長,完全敲定差不多需要六個月,所以版號買賣在市場一直都是存在的,不過現在版號價格不太穩定,“可以說一天一個價”。
“供不應求”很能說明現在版號市場的情況,在典型的賣方市場下,近期一個版號*高被炒到了近百萬,與之前相比幾乎翻了10倍。盡管如此,好的版號還是很搶手,如果說以前還可以“貨比三家”,現在稍作猶豫很快就被截胡。
據相關從業者透露,按照不同的游 戲類型,版號價格有較大差別。比如跑酷、益智等偏休閑類游戲一般不會超過30萬,而傳奇、仙俠、三國等類型的價格如今都居高不下,基本都在40萬起步。
此外,游 戲名稱在版號買賣中也有學問。“版號價格也要看名字,比如同樣兩款塔防游 戲價格可能會差2倍?!北M管價格高昂,多數游戲公司還是會從游 戲名稱優先考慮,以便上線之后更容易吸量。
當下,版號何時恢復審批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對于游 戲公司而言,游 戲盡快上線似乎才能求得心安。除了價格因素之外,只剩下手中游戲能否和現成版號對得上的問題了。
在七月十二號,大伙兒心心念念的7月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終于正式公開了。自上一次版號寒冬之后,幾乎每一次版號公布都會牽動許多游戲人的心,以及無數圈內圈外人對榜上有名的八卦之魂。
無論是對上面“辣雞游戲”的銳評,還是名單上的國產之光,都能非常明顯的反映出“出獄游戲”的核準標準以及玩家和游戲圈內對于國內游戲的期待。
一說起版號這個東西,大家總是很喜歡怒噴它的負面作用,似乎總是很容易忽略它的正面性。
看到這里你先別急著給我遞拖把塞抹布,論擦地板的技術,和其他大手子比,我是真的不行~
今天想簡單的帶大家了解一下,游戲圈內的人心心念念的版號是如何發展至今的。
我們平時所說的版號,也就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根據《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對包括游戲等電子出版物發放的許可證號。
自1998年1月1日起,版號就開始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游戲和電子出版物上了,所以可別以為版號是近幾年為了管控游戲而出現的限制,實際上它可能比不少游戲玩家的年齡還要稍大一些。
而到了2003年5月10日,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文化部頒布了《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讓文化部也擁有了管理互聯網內容的權力。自此由板書和萌化兩尊大神在游戲審批上的較量正式開始。
即使你不了解當時游戲想要發行,面對板書和萌化之間“你審我再審”的混亂,也肯定知道后來《魔獸世界》由九城到網易所引起的一系列紛爭。
盡管當事之人有不少已經不知蹤跡,但這也是當時國內大部分玩家們第一次感受到“和諧”對游戲的巨大影響,并從此成為國內玩家*敏感的神經。
好在這一切的紛爭在2009年9月7日,隨著一紙規定落地,正式界定了由版署負責審批,文化部負責管理的權責分配,同時也開啟了審批信息數據化。
但很有意思的是,在2010年6月3日文化部發布的《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中,又一次明確指出文化部負責管理、審查網絡游戲,同時還指出由“有關部門”前置審批之后,將不再重復審查。
當然,我認為這肯定是萌化大神明晰自身責任,幫助網絡游戲更好的發行所做出的努力,怎么可能是看著板書大神發酸呢。
我不酸,線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游戲出版審批職能轉向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屬的數字出版司,在網絡游戲管理上與文化部的職責分工維持不變。
而2016年5月2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提高了游戲行業審核門檻,并且對棋牌類門戶打開,這也成為了不少棋牌游戲公司的新春天。
隨著2018年3月,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并入版署,板書和萌化之間的平衡被打破。
隨著一系列舊規定的廢止、審批職責的移交、以及新規定的出臺,游戲審批已經基本完全交由合并后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來完成。
2019年5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調整《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審批范圍的通知,明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承擔網絡游戲行業管理職責。
而從這時開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版號,成為幾乎所有能夠在國內上線運營的游戲的絕對條件。
順著這條簡單的時間線,實際上我們發現版號的發放并非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由一部一人所執行的“一言堂”,而版號發行權力的變化,也是從混亂到清晰的一個過程。
而從中文互聯網的起步,再到板書萌化大神的“分庭抗禮”,再到現在一號卡死眾生相,版號在游戲發行中的作用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
有不少人都會產生一種“以前版號這么容易,怎么這兩年版號收的這么緊”的直觀感受,但實際上除開2016—2018的“棋牌大爆發”,無論在這個時間段之前還是之后,整個游戲版號發放一直都處在相對克制的情況下進行的。
根據2009年至今的統計,中國游戲版號過審數量共計23438個,其中國產游戲過審21937個,進口游戲過審1501個,基本反應了目前合法合規的商業游戲供給量。
乍一看這個數量似乎很多,但實際上如果排出版號大放送的年份,以及近幾年因為版號寒冬而逐步處理積壓版號之外,實際上每年能夠順利拿到版號的游戲并不算多,尤其是排除相當一部分棋牌類游戲之后,這個數量可能還將縮水很大一部分。
隨著版號的發放愈加嚴格,這似乎也讓容易陷入“一放就亂,一緊就爛”的國內游戲市場變成了慘烈的修羅場。
但實際上根據綜合多個企業查詢工具來看,國內的游戲公司存續和在業數量,依然遠大于注銷和吊銷的數量。
從數據的角度來說,游戲行業還遠沒有到哀嚎遍野的*暗時刻,游戲版號的發放似乎只要保持目前的態勢,國內游戲行業依然能夠保持穩健的發展。
但相比對游戲從業者的影響,真正被版號牽動著是每一個想要玩到優秀游戲的玩家的心。
在上一次版號寒冬來臨時,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某某游戲因為資金不足而不得不解散,每一張因此被公開的原畫和建模,都意味著無數人的心血就此流失。
對游戲公司來說,版號就是決定生死的催命符;對玩家來說,版號則是對游戲產業的未來觀測。
有很多人都喜歡拿游戲產業規模XXXX萬億元來表示國內游戲市場依然很勇,就是再來十個杰哥都不怕的那種。
可私以為游戲產業是*難以市場規模與供給情況來進行衡量的,譬如“版號爆發”的時代,每個月都有大量的棋牌手游上線,乃至發展到個別地方搞出了手游產業園這樣名為游戲,實為地產的項目,在那個棋牌游戲隨便拿版號,產值年年上升的時候,是國內游戲*好的時代嗎?
雖然有人看到過審的各種“辣雞游戲”,諷刺著“倒閉精品”的操作,但我想既然橫豎都是shi里淘金,那這份名單越短,是否淘到金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六月過審的米哈游的《科契爾前線》,七月份的《暗影火炬城》,或許這又是新一代板書大神的操作,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們可能比大多數人更懂游戲。
2022 年,一股神秘的東方力量席卷日本游戲界,狂賺 50 億日元(約 3 億人民幣)。
這款麻將游戲初登日本時,平平無奇,結果短短幾年時間,在幾乎已經飽和的市場里吊打了所有同類本土產品,穩坐賽道第一。
無數日本年輕人,加入了它,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牌佬”。這個游戲各種玩梗圖片,更是刷遍了日本推特圈。
這款游戲就是國內游戲廠商貓糧工作室制作的《雀魂》,靠著一手國粹麻將在日本大殺四方。
為什么《雀魂》能在日本爆火?它又是靠什么從停機關服,變成了年賺 50 億的吸金黑洞?今天,運營社就帶你來一探究竟。
麻將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輸出的典型代表。一百多年前,麻將漂洋過海傳到日本。上世紀 70 年代,日本麻將統一了玩法規則,稱為日式麻將(或稱立直麻將)。
日式麻將在日本經久不衰,有大量的職業玩家,職業比賽,不少知名的漫畫家、演員都是麻將的忠實粉絲。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 Sensor Tower 提供的數據來看,《雀魂》從 2019 年 11 月發布到 22 年 11 月 20 日,累計收益突破 1 億美元(136 億日元),在同類游戲中穩坐第一。
*近兩年,《雀魂》已經做到穩定年收入超 50 億日元,其中 92% 收入來自日本,這驚人的“戰績”讓日本網友徹底酸了。
圖源:日推線 年開始,《雀魂》在日本的影響力就在一路狂飆,直到穩定品類第一不可撼動。
疫情帶來了「宅經濟」的爆發,日本朝日新聞就曾報道過疫情期間,日本麻將桌和麻將類應用下載激增的現象。這對于《雀魂》的傳播有一個良好的催化作用。
Vtuber 指的是日本當下非常火的虛擬偶像,他們多以虛擬人的形象在直播平臺上出現。
《雀魂》與日本*大的 Vtuber 團體彩虹社合作,舉行了彩虹社內部麻將大賽。大賽的直播觀看人數高達 179 萬,相關的剪輯視頻,播放量也達到了 230 多萬。
受此影響,在 Upstream 公布的 2022 年 1 月全球手游收視排行榜中,《雀魂》的觀看總時長環比增長了 228% ,成功躋身 TOP 10。
現在看起來《雀魂》似乎意氣風發,勢不可擋,但其實,這款游戲的發展之路頗為坎坷,能在日本火起來是主創團隊都沒想到的“意外”。
《雀魂》*早是做的國內市場,靠著主播的推薦在國內小火了一陣。但是因為遲遲拿不到游戲版號,不得已選擇了關閉國內服務器,出海日本。
剛出海的時候,《雀魂》也沒有足夠的經費進行推廣,用戶增長緩慢,月收入大約 900 萬人民幣,與其他出海游戲相比并不高。
但靠著穩扎穩打,《雀魂》在日本慢慢火起來,口碑反饋回中國,不少國內玩家又靠著網絡上的推薦,也開始玩《雀魂》日服。
甚至,連中國的大爺大媽們,都不辭辛苦,跨服加入《雀魂》。大爺大媽們的麻將手法不按常理,章法詭異,常常用國內的打法(比如川麻),強打日麻,打得日本玩家紛紛發推懷疑人生。
老少皆宜,三代同堂,孫悟空大戰奧特曼,《雀魂》的各種視頻搞笑切片,活躍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更是增加一份熱度。在 B站動輒百萬的播放量,讓 B站旗下的同類型產品《雀姬》悍然失色。
作為曾經世界第一的游戲大國,日本有大量國民級的麻將游戲產品,比如任天堂開發的 FC 游戲《麻雀》,還有《開天眼》、《電子基盤》等麻將街機。
而后來互聯網時代到來,在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下,*終絕大部分麻將玩家匯聚到了一款叫做天鳳麻將的 App 當中。而且,當時游戲界普遍的認知是,棋牌類游戲利潤上限不高,監管還較嚴,對開發者來說不是一個好選擇。
被迫出海、內卷嚴重、新鮮血液不足,可以說《雀魂》誕生之初,就拿到了地獄級難度的副本。那么《雀魂》是如何一一破解、征服年輕人,成為爆火的一款游戲呢?
一個游戲能成功,*重要的一點在于用戶?!度富辍窙]有將目標用戶放在已經成熟的麻將玩家上,而是主要針對年輕的、沒接觸過麻將的休閑類玩家上。
在同類產品主打競技,游戲畫面粗糙、UI 差勁的情況下,《雀魂》靠精美的二次元畫面和極致的 UI 體驗,迅速征服了大量年輕的休閑類用戶。
能隨時中斷,有時間就可以再來一輪。這也符合了當下年輕人,碎片化娛樂的趨勢??恐@點,《雀魂》迅速積累了大量忠誠的年輕用戶,靠他們的自發安利,和社交互動,穩定了用戶基本盤。
在《雀魂》之前,大部分棋牌類游戲都采用的是“歡樂豆模式”,就像國內騰訊旗下的歡樂斗地主,“歡樂豆”作為游戲每一局輸贏的籌碼,再輔賣一些小道具(比如記牌器)來盈利。
這種模式,為了避免賭博,監管會更嚴,盈利空間有限。所以很少有開發商愿意為棋牌類游戲投入大量開發資金,游戲界面大多粗糙,系統不友好。
它牢牢抓住了年輕人“為愛買單”的心思——即使 99% 都是免費玩家,但還是有 1% 的用戶愿意為心愛的角色,一擲千金,因此《雀魂》在抽取游戲角色上“狠下”功夫。在《雀魂》中想要抽到一個用戶想要的角色,并不便宜。
純靠氪金的話,抽到一個想要的角色大約花費的金額在 300 元。正是在這種「抽角色皮膚」的創新思路下,《雀魂》逐漸富得流油,有更好的余力去經營好游戲。
很多創新游戲,尤其是棋牌類游戲,剛剛面世的時候非?;?,但是很快就會因為玩法單一、玩家棄坑而慢慢死去(比如越來越涼的《三國殺》)。
玩家抽到角色后,可以通過送禮物等方式提高角色羈絆、締結契約。成功締結契約后,玩家可以獲得契約皮膚、表情和特殊語音的獎勵,還能看到專屬的羈絆劇情。
愿意「肝」的免費玩家為了提高角色的羈絆,每天活躍在游戲中,這大量地提高游戲活躍度。免費玩家的活躍,也能刺激付費玩家的消費——有消費能力的玩家會覺得自己氪金就能獲得和其他玩家一個月努力旗鼓相當的獎勵,一點也不虧。
同時滿足付費玩家和免費玩家的心理預期,*終形成雙向奔赴,《雀魂》實現雙贏。
在游戲設計之外,《雀魂》能成功的一大原因,在于其出色的本土化運營,抓住了年輕用戶的心。
《雀魂》在日本的運營公司是悠星,其先后在海外成功發行了 《碧藍航線》、《雀魂》、《明日方舟》、《蔚藍檔案》等游戲,可以說是中國游戲出海的“老司機”了。
《雀魂》進入日本后,迅速舉辦了企業日本麻將比賽,參賽者包括索尼、天聞角川、SE 等老牌游戲公司,賺了一流量。
去年,《雀魂》與日本熱門漫畫《咲 -Saki- 全國篇》聯動,該游戲單日流水隨即達到 2022 年*高值,登頂 IOS 暢銷榜。
《雀魂》還一鼓作氣地宣布將推出 TV 動畫,預計在 2022 年 4 月開始播出,動畫的名稱為《雀魂 PONG ☆》,不少動漫愛好者都表示特別期待。《雀魂》如此“壕無人性”,只能說每一位牌佬都有“責任”。
總結上面的亮點,可以發現《雀魂》的所有策劃的出發點,都在如何吸引年輕人上。
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統計,《雀魂》用戶的男女比例約為 6:4,35 歲以下用戶超過 65%,遠超競品。
這樣看來,能得到年輕人的喜歡,正是《雀魂》是逆風翻盤、征服日本市場的主要原因。
《雀魂》用二次元重塑了棋牌類游戲的概念,就是一個“以小搏大”的典型案例。
如《雀魂》這樣故事,未必不會再發生在撲克、象棋、圍棋這些看起來已經很老的,似乎沒有增長空間的游戲上。
而這也恰恰是 data.ai《 2022 年移動應用報告》所揭示的游戲行業趨勢:
首先,這些賽道都是非常經典的游戲類型。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已經積累出了大量經驗,可以減少試錯環節。
其次,這些賽道成本低?;ヂ摼W大廠更熱衷于大制作,在這些賽道投入大量資源幾率相對較少,小廠商可以有效避免了過度競爭。
*后,這些賽道里當前產品往往已經處在衰退期,難以吸引年輕人,這是游戲創業公司的一個機會。也許抓住了新的創意,就能再創一個“雀魂式”的奇跡。
從政策上看,國家將游戲作為文化輸出的重要方式,非常鼓勵游戲出海。而中國游戲海外發行體系已經很成熟了,像悠星這樣代理國內工作室海外發行游戲的公司已經很多了。
目前的中國游戲,在創意技術、和開發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往往能在海外取得不錯的成果。
2021 年有《原神》,2022 年有《雀魂》,雖然賽道體量不一樣。但它們都實現了海外同品類第一,其成功有一定的共性。
運營社曾經在之前的文章里《 B站漲粉 1391 萬、2 年狂賺 300 億,ta 憑什么掌握了流量密碼》中,提到了原神如何一步步將用戶擴圈。雀魂也一樣,不框定愛玩麻將的老用戶,而是注重培養麻將新玩家。
《雀魂》和《原神》一樣,剛推出的時候在國內發行受阻(《原神》剛推出的時候在國內深陷抄襲風波),都是靠在海外口碑,在國內成功逆轉。
二次元風格更能吸引年輕用戶,進而為愛買單,提高游戲收入的上限。從喜歡游戲玩法到愛游戲角色,「為愛買單」的用戶購買力大幅提升。
《押注“下一款雀魂”,日本市場有產品月流水已破 400 萬美元》,白鯨出海
上一篇: 游戲版號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