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說到游 戲版號,可能關注游 戲行業的朋友可能知道,近些年,游 戲行業也是越類越難做了,游 戲的上線還有游戲版號以及商標審核變的異常艱難,那沒有游 戲版號的已經開發制作接近尾聲的企業應該怎么辦?找擁有游戲版好的企業進行購買可以嗎?市場上確實有這樣的事例,那么這樣對于企業有沒有什么風險呢?接下來壹點壹線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了解一下。
因版號由版署發給特定的主體、特定的游 戲,所以其身份屬性極強,網絡游 戲企業擅自交易(購買、許可)網絡游戲版號,存在極大的法律風險。
一款游 戲的版號在交易之后,它當初進行備案的內容和易主的游 戲肯定是不一樣的,這樣的變更是需要到相關部門進行變更申請的,這也就是游戲版號交易時會存在的行政監管,除了行政監管,還有一些法律風險:
一般情況下,出讓方都有將舊游 戲名稱注冊為商標。但要注意的是,很多版號交易合同僅有版號購買、授權的約定,但沒有與游戲名稱有關的附屬注冊商標有關的轉讓、許可約定,更沒有辦理商標轉讓、許可備案手續,出讓方隨時可能存在“反咬”受讓方商標侵權的法律風險。
據游戲工委《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國內游戲業收入和用戶數同時首次出現負增長。
其中,2022年國內游戲收入約2658.84億元,同比減少約10.33%。收入下滑主要原因有三:
此外,整個2022年一共有529個游戲版號過審,較2021年同比減少約31%,約是2018年的四分之一,再次刷新紀錄成為歷史*少。
同期,國內游戲用戶數約6.64億,同比減少約0.33%。下降的因素,則是由于新冠疫情影響以及缺乏新產品等原因,導致用戶流失。
分平臺來看,手游仍是中國游戲業的收入支柱,期內占比72.61%,其次是端游,占23.08%。
在2022年,手游收入約1930.58億元,同比減少14.4%。端游收入約613.73億元,同比增長約4.38%。
此外,網頁游戲收入連續第七年縮水,2022年收入約52.8億元,同比減少約12.44%。家用機游戲收入約23.53億元,同比減少約8.8%。
在出海方面,2022年國產游戲在海外市場的收入也首次出現了負增長,期內收入約173.46億元,同比減少約3.7%。
在地區分布上,美國是當前出海收入*高的市場,占比約32.31%,其次是日本、韓國,占比分別為17.1%和6.9%。
報告稱,近三年來,自主研發游戲在美日韓歐之外地區的收入占比不斷增加。中東和非洲地區、拉丁美洲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移動游戲市場分別預計增長11.1%、6.9%和5.1%。
原標題:17款游戲被撤銷版號!游戲版號審批嚴格,非法交易仍存:“殼公司”收購價可高達100萬
導讀:截至目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已公示今年1117款游戲過審,同時也發布17款游戲“因存在違規行為”遭到版號撤銷。
嚴格的版號審批背后,與游戲版號違規交易市場以及保護未成年人防沉迷有著密切關系。
日前,游戲平臺Steam中國版透露,游戲發行時,廠商必須填寫游戲版號。此前,已有蘋果應用商店和字節跳動的穿山甲聯盟對游戲提出版號要求。
截至目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已公示今年1117款游戲過審,同時也發布17款游戲“因存在違規行為”遭到版號撤銷。
嚴格的版號審批背后,與游戲版號違規交易市場以及保護未成年人防沉迷有著密切關系。控制游戲總量,追求精品游戲成為當前的首要選擇。
但收緊的版號與不定的審核時間,對當前游戲市場產生的影響深遠。如何在游戲行業的合規發展與嚴格的版號監管之間找到平衡?
近日,游戲平臺Steam中國版“蒸汽平臺”傳來對于游戲發行的相關規范消息。
根據Steam DB開發者透露,當游戲在“蒸汽平臺”發行時,廠商必須填入游戲版號,以及游戲必須有敏感詞過濾、反沉迷措施,游戲啟動前設有健康提示等條款。
年初,北京、上海、廣州多地部門發布關于整改無版號運營、版號套用、游戲馬甲包等問題的規范文件。
字節跳動的穿山甲聯盟要求游戲必須在今年3月6日前提供版號,否則將停止返回廣告或者暫停結算。
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要求6月30日前,iOS上任何付費游戲或可提供App內購買項目的游戲均需提交版號。
截至目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已公示今年1117款過審游戲信息,含1062款國產游戲與55款進口游戲。
9月以來,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已經連續兩次公布版號撤銷公告,17款游戲“因存在違規行為”遭到版號撤銷。
如由河北冠林數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兩款游戲《點兵三國》和《指尖王者》,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的運營單位是廣州萬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多個游戲下載平臺顯示的開發商則為廣州粵辰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被撤銷版號的網頁游戲《浴血戰魂》的運營商為上海索樂互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索樂互娛”),該公司官網于9月25日發布了停止運營《浴血戰魂》的公告函,要求任何公司不得再運營該游戲,應立即下架。
對此,索樂互娛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浴血戰魂》違規屬實。此前公司曾將游戲授權給其他公司運營,但其他公司此后是否再次授權別家企業無法知曉,因此才發布公告要求有推廣這款游戲的網站盡快撤銷。
根據《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第7條,已經批準出版的移動游戲變更游戲出版服務單位、游戲名稱或主要運營機構,應提交有關變更材料,經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理變更手續。
廣東卓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柯立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如果是游戲聯運則不需要辦理變更,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市場化行為。但若是表面上簽署聯運合同,實質上把運營管理的主導權全部給了代運營方,則是一種規避手段。
“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版號*主要的要求有出版單位需具備資質,運營機構具備資質(ICP證)、游戲作品內容合規及游戲符合未成年人保護要求。”諾誠游戲法創始人朱俊超分析,這些游戲被撤銷版號,可能是由于出版單位或運營機構資質喪失、游戲作品內容變動不合規或未做到未成年人保護措施等,此外違法版號買賣也可能是版號撤銷的原因,這本質上也是由于作品變動但未進行重新申請版號。
根據Newzoo以及SensorTower數據預測,2020年全球游戲App市場規模約772億美元。其中,中國以26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繼續領先全球,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三成。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我國新增游戲企業超過2.2萬家,平均每天新增122家。國內網絡游戲市場銷售總收入中,移動游戲占比為75.04%,遠超其他各類游戲。
如此龐大的市場中,一些游戲為了獲得游戲版號,從而實現游戲的正規運營,不惜通過非法渠道獲得游戲版號,如新游戲套用舊款游戲的版號、游戲版號買賣、公司之間的游戲版號轉讓等。
與之對應的游戲版號買賣的中介也應運而生,某知名生活服務平臺上便有中介公司聲稱可以提供購買版號的服務。
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出需要塔防類及棋牌休閑類游戲版號的訴求,上述公司的李經理介紹道:
“目前是有價無市的狀態。特別是棋牌類游戲的版號,前段時間監管比較嚴,已經倒了一批了。
加上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玩游戲,游戲版號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剩下的好貨也不多了。”
第一種是直接收購擁有某個游戲版號的“殼公司”,這類公司往往包含五證,即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ICP證書)、軟件著作權、游戲版號、游戲備案,連公司法人一起變更。
第二種則是簽訂游戲版號授權協議,分為長期或短期授權。“程序比較簡單,不需要收購公司,直接將軟件注冊的原件簽一個授權委托書,簽完后基本幾個工作日就能辦下來。”李經理表示,后期上的游戲名稱必須與已獲得游戲版號中的游戲名保持一致。
授權游戲版號一兩年時間約為10余萬,若是永久授權需20萬以上,收購“殼公司”的價格則是在這基礎上翻倍。
相比塔防類休閑小游戲的版號申請,棋牌類游戲版號近幾年申請難度很大,如需購買,多為比較老的游戲版號,若是斗地主、捕魚類游戲的“殼公司”收購價格甚至高達90至100余萬。
“面對龐大的中國游戲市場和亂象頻出的現狀,審核機制是必要且有效的,事實證明在版號制度收緊后,上述的中國游戲市場狀況確實改善明顯,但不可否認,仍有一些游戲‘頂風作案’。”
朱駿超認為,無版號、套版號運營,擾亂健康的游戲市場,成為游戲版號審批收緊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與游戲相關的社會事件甚至案件日漸趨多,未成年人沉迷、消費問題頻出。10月17日通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中,也對網業合規提出諸多要求。除了對內容提出規范外,還規定網絡游戲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應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一位頭部游戲企業的產品發行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對于版號審核的具體標準尚未明確,但可以看出監管層對游戲的價值導向十分看重,希望通過控制游戲總量,追求精品化的游戲。
從這一層面來說,嚴格的審批制度保證了游戲的合規性,對于玩家而言,低端劣質游戲產品會變少甚至絕跡,可玩的游戲質量更高,不合規游戲帶來的負面社會事件也將會更少。
自2016年7月相關部門將手游納入版號審批范圍之后,游戲版號成為游戲正式發布的通行證。如若沒有游戲版號,新游戲只能進行測試,但無法開啟充值端口,進行商業變現。
“目前的中國游戲市場而言,游戲開發成本越來越高,游戲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版號的常規審核下發時間為大約60-100個工作日,如果加上游戲修改時間,不少游戲需要半年的時間來申請版號,部分游戲公司未等版號下發已經倒閉。”
以騰訊出品的手游《和平精英》為例,朱駿超介紹,其前身《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由于版號審批暫停,始終以測試狀態運營,玩家不可付費充值的狀態從2018年2月持續至2019年5月,*終擁有版號的《和平精英》上線取代了《刺激戰場》。
這意味著,一年多的時間內,一款流量超群的游戲沒有玩家“氪金”選項,僅能依靠廣告流量變現。
于騰訊這般體量的大企業而言,尚且能承擔高額成本,但不少在國外爆火的游戲來自于小型獨立工作室,甚至是個人開發者,這些游戲開發者有創意和技術,卻可能沒有能力撐過等待游戲版號的審批期。
“目前游戲行業的收入、版權和版號都有逐漸集中的趨勢。可以對版號進行相應的分組,增加中小公司單獨組別,確保部分中小游戲公司、創業公司也能分配到版號。”柯立坤表示,盡管中小游戲公司因為成本的原因,無法創作成本高昂、工業性很強的產品,但游戲產業既是工業化的,也是帶有創作屬性的,鼓勵這些中小游戲公司申請版號,可以增強游戲文化的多元化,也避免了游戲產業利益過度集中于少數公司。
針對游戲版號的審批標準與審批時限,也被業內人士建議可以明確具體內容對外公開。
“大部分游戲公司申請的游戲至少要修改1-2次才能通過審核,導致版號過審時間大大延長。官方應將游戲審批的各項標準明確具體化并對外公布,并根據社會的發展實時進行調整,減少因信息不透明而導致的多次修改。”
朱駿超表示,公開審批時限,可以讓游戲公司對版號過審時間有一定心理預期,提前做好后續游戲發行準備工作。
截至2017年5月,共有約8500款手游獲得版號。5月過審游戲款數共820款,其中手游813款,基本與4月持平。在5月過審手游中,《崩壞學園》、《拳皇98終極之戰OL》、《太極熊貓3》、《擇天記》、《劍網3》等明星產品赫然在列,而已在海外市場獲得成功得SLG游戲《阿瓦隆之王》也獲得版號,接下來應會在國內進行推廣。
5月份過審手游中,七大類產品數量516款,占比63%,僅比4月回升1個百分點,基本維持著3月以來的6成比例。
從游戲類型上看,棋牌游戲毫無意外地再奪榜首,款數排名TOP6的依舊是棋牌、RPG、益智休閑、消除、捕魚和SLG,連續三月未發生名次變動。其余長尾類型數量相對較少,只是位置微調。
5月獲得手游版號的出版單位共100家,比4月增長11家。 11家出版單位入圍過審手游款數TOP10榜單,其中杭州群游、天津電子出版社和杭州潤趣3家為新入榜單位。具體排名方面,咪咕互娛排名上升兩位,繼3月登上榜首后再度登頂,其旗下過審產品多為輕度休閑益智類型。
5月獲得手游版號的運營單位合計432家,比4月份多出33家,咪咕互娛蟬聯榜首,且縱觀出版單位TOP10和運營單位TOP7,咪咕互娛是唯一一家登上雙榜的單位。
半年前昆侖萬維對閑徠互娛、天神娛樂對樂玩網絡的兩樁天價收購案,引發了行業對棋牌游戲尤其是地方性棋牌的廣泛關注,一時間“棋牌風口說”甚囂塵上。不過隨著房卡模式的普及,其負面效果也逐漸顯現,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廣電總局此前曾出臺政策規范地方性棋牌游戲的發展,令其熱度有所冷卻。不過從版號數據來看,棋牌游戲過審數量不僅絲毫未受影響,5月更是有所增長。下圖是5月過審棋牌游戲的類型分布。
數量*多的還是國民棋牌麻將和斗地主,其中尤以麻將數量*多,占比超過一半。而從所屬地區來看,地方性棋牌火熱的現狀從版號數據中得到了印證,5月過審的238款棋牌游戲中,地方性棋牌134款,占比56%。地方性棋牌*顯著的特征是名稱中帶地名,此外還有部分沒有地名,需要逐一區分,比如卡斷勾麻將出自四川崇州,拳拳花牌出自湖北宜昌,杠次麻將出自河南洛陽。
縱觀2017年5月手游版號數據,七大類產品的比例和RPG的持續強勢印證了筆者此前的分析,即除少部分庫存產品外,目前申報版號的,絕大部分都是新產品。以市場形勢來看,棋牌和RPG的強勢未來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長遠來看,SLG和更多細分品類占比將會有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