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這應該是2018年*成功的獨立游戲之一了,根據當時的報道,游戲上架steam就位居國內銷售榜第2位,僅僅3個月就有50萬下載量和1500萬銷售額的好成績。
當時有許多主播都玩過《中國式家長》,游戲想要表達的部分現實主義的話題也曾引發過一定的討論。但是這款游戲現在已經在國區下架了,曾經承諾上架的手游版,如今過了5年也沒有下文。有說法是國區下架就是為了方便獲得版號,但也只是傳言,不知道真實情況。
本周情人節那天,不少媒體報道了“《中國式家長》的精神續作《中國式相親2》”要公布的消息,只見游戲上架了steam,并放出了一些宣傳圖片。
只見當晚,《中國式家長》的開發商“墨魚玩工作室”發表了一個聲明,撇開和《中國式相親2》的關系,并表示《相親2》的制作人楊葛一郎已經離開團隊很久。墨魚玩表示,楊葛一郎是前主美,涉嫌職務侵占和阻撓手游版號申請,會追究他的法律責任。
五年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才使得當初的合作伙伴,如今居然反目成仇?這讓手談姬產生不解,并決定找一找答案。
手談姬看到,《中國式相親2》在去年五月就已經公布過初期版本,游戲依舊是綜合類型的模擬玩法,并且不乏一些有趣的對話和選擇支,盡管畫風上還是顯得小成本,但依舊是頗為有趣的游戲。
而游戲則在2022年年末表示要進行一番“重做”,對游戲進行更加精細的改進,至于是找到投資了還是真的有更高追求就不知道了,但提升游戲質量總歸是好事。
至于為什么叫《中國式相親2》,手談姬了解到是因為就有檔相親節目就是這個名字,制作者自稱是為了避免侵權,且與綜藝做出區別所以叫2了,游戲并不是誰的續作。
從《中國式相親2》釋放出的宣傳能看出,楊葛一郎確實是該游戲的制作人,那么他是否是《中國式家長》的制作人呢?這點其實可以在當初的采訪中看到。
2018年,楊葛一郎就代表過《中國式家長》接受過不少媒體的采訪,從中能了解到,一開始墨魚玩游戲只有兩個人,另一位開發者名叫劉禎浩,負責程序部分。游戲在楊葛一郎家中進行研發,而在游戲發布后墨魚玩的團隊擴展到4個人,團隊也才搬到了公共的辦公空間中。
從當時的情況看,接受采訪的多是楊葛一郎,而游戲背后的推手則是有WeGame平臺和發行商椰島游戲的幫助。另一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2018年后國產游戲進入了版號暫停的時期,其他游戲宣傳的停滯,也無疑給當時的《中國式家長》《太吾繪卷》等游戲多出了更多的宣傳曝光機會。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現實主義”的作品也或多或少有想學樣在steam上出現,比如《退休模擬器》《大多數》等,但沒有了“天時”和第一個吃螃蟹的優勢,玩家們就會更多注重游戲的內容和表達本身,《大多數》就在游戲上架不久后被大量差評。另一方面,玩家們對游戲的包容度也不再像2018年那樣,這點在《太吾繪卷》的評價中也能看出。
回到《中國式相親2》,既然楊葛一郎確實參與了《中國式家長》的制作,那么手談姬覺得游戲媒體們借《家長》來報道《相親2》也是合乎情理的。手談姬看到,媒體游戲葡萄在2019年曾經報道說《中國式家長》出現過轉讓著作權的風波,當時是有小道消息說,楊葛一郎和劉禎浩存在著糾紛,但這個說法被楊葛一郎否定了。
而我們回看現在墨魚玩工作室微博的聯系方式,從微博的聯系方式大致能推測目前微博的運營人員為劉禎浩。
但是在企業查詢網站上,墨魚玩科技仍是兩人各自占股50%的狀態,楊葛一郎仍為企業法人。
或許目前,楊葛一郎沒有就此表態,是想要變現一種專心開發下一款游戲的工作態度,而在墨魚玩微博賬號的下方,更多是在詢問《中國式家長》到底什么時候出手游版。《中國式家長》手游版早就已經在國外上線了。
其實,共同創業的伙伴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矛盾也是相當常見的事情,電影《中國合伙人》中就是類似的結局,在游戲行業中也有相當多類似的故事。姬覺得知道了有矛盾也就夠了,不必再往下深究了。
一個游戲公司想要長期發展,或許只占“天時”是遠遠不夠的,諸葛亮晚期的故事告訴我們,處理好“內政”的事務也很重要。前些天有人給姬留言說,靠譜的公司合伙人是有多么重要,手談姬深以為然。
近日,七麥數據發布了 2022 年 2 月熱門游戲排行榜,包含游戲下載榜和游戲收入榜。
熱門游戲下載榜 Top 3 中,騰訊旗下老牌游戲「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延續上月增長態勢仍舊占據 Top1、2,Supercell 旗下經典手游「部落沖突 (Clash of Clans) 」因國際服和國服分服而下架后,新上架的“國服版本”「部落沖突 (COC)」下載量上升,占據榜單 Top3。
2 月不少游戲趁春節休閑娛樂高峰期紛紛發力,各顯神通,尤其是休閑棋牌類手游,下載量增長格外明顯,如棋牌手游「騰訊歡樂麻將全集」單月排名上升 17 位,一舉進入下載榜 Top5,無疑是本月*大黑馬;上線不足三月的休閑手游「蛐蛐也瘋狂」也成功進入榜單 Top21,在 2 月 1 日春節當天下載量更是呈直線式上漲。
從下載榜 Top30 中我們不難看出,春節檔老牌手游優勢明顯,新游稍遜一籌。本次榜單中新進榜游戲共有 11 款,但僅有 2 款為新游,其余如「口袋奇兵」「迷你世界」「香腸派對」等皆為經典老牌游戲,長期的用戶積累、口碑經營做基礎,再加上豐富的節日福利趁春節檔吸引了大量玩家。
從廠商分布來看,騰訊仍舊遙遙領先,共有 9 款游戲入榜;網易和樂逗游戲次之,均有 2 款游戲入榜,其中騰訊「玄中記」為 2 月 18 日剛剛預訂轉上架,僅十余天便強勢進榜,實力不容小覷。
熱門游戲收入榜 Top3 中,「王者榮耀」「和平精英」仍然毫無懸念占據 Top1、2,「原神」在 2 月排名上升一位,占據 Top3。
2 月熱門游戲收入榜整體變動不大,僅有 2 款新進榜產品,分別是「光與夜之戀」和「口袋奇兵」,二者在春節期間均推出了春節賀歲活動,吸金效果顯著,成功上榜。
從游戲所屬類型看,角色扮演類上榜數量仍是第一,共有 8 款,除此之外,動作類也有 6 款上榜,其中「QQ 飛車」吸金*為突出,較上月排名上升 13 名。「QQ 飛車」不僅抓住緊緊抓住春節機會進行宣傳,與知名 UP 主聯合推出新春暖心微電影,登上 B 站熱門榜;在北京冬奧會期間也不遺余力,不僅借游戲虛擬偶像為玩家介紹冬奧項目,在游戲的新版本中也加入“冬奧彩蛋”。
從廠商分布來看,騰訊旗下游戲入榜數量仍舊*多,共有 10 款,其次是網易,共有 7 款進榜。不僅進榜數量獨占鰲頭,兩大廠商也穩穩抓住春節假期的吸金機會,如騰訊旗下的「天涯明月刀」和網易旗下的「光·遇」,在 2 月收入榜中的排名都有大幅提升。
縱觀 2 月游戲榜,各路游戲都抓住春節和冬奧的營銷機會,實現下載和收入雙雙增長,尤其是休閑棋牌類游戲,不愧為全年齡段玩家的假期心頭寵;但顯而易見的是,2 月份新游戲稍顯乏力,除了老游戲天然競爭力之外,想必與停發超半年的版號也不無關系,許多優質游戲只能苦苦等待,不過,前段時間官方剛剛對“2022 年不發版號”進行了辟謠,我們也衷心希望版號恢復的那一天盡早到來,為市場帶來更多新活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近日,蘋果商城、穿山甲聯盟等游戲分發渠道出臺新規,要求游戲開發者提供版號的消息引發行業熱議。
廣電總局早在2016年發布《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自2016年7月1日起,未經總局審批的移動游戲,不得上線出版運營。隨后,安卓渠道跟進,將版號設為游戲上線的必需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蘋果商城和穿山甲聯盟的新規是適應行業監管的舉措,或將進一步清理游戲行業的灰色地帶,促進游戲行業健康發展。長遠來看,不合規的中小廠商生存環境將受擠壓,另一方面,頭部廠商的優勢將愈發凸顯,壟斷趨勢或將增強。隨著馬太效應凸顯,行業或將加速洗牌。
近日,蘋果更新了App Store后臺APP審核信息頁面備注,備注內容要求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提供計劃在中國大陸發布的任何付費游戲或可提供App內購買項目游戲的批準文號。備注內容較更新之前,增加了提供游戲版號的時間限制。
若點擊備注中的通知鏈接,則進入廣電總局在2016年頒布的《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頁面。該通知規定,自2016年7月1日起,不論是國產移動游戲,還是境外著作權人授權的移動游戲,均需要按照相關條例和規定填寫資料并上交,經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后,才能上網出版運營。
據了解,該通知發布之初,安卓市場便要求已上架市場的游戲補交版號,否則做下架處理,新游戲在審核之際就需要填寫版號信息。當時,蘋果商城并未根據該通知要求做出相應調整,成了不少無版號游戲上線的選擇。
如今,這一現狀將要改變。不過,目前蘋果商城這一新規只針對付費和內購游戲,而免費游戲等其他類型的游戲并未包含在內。此外,6月30日之后,沒有版號的游戲是否會被下架,官方也未明確。
繼蘋果商城宣布需要游戲版號不久后,字節跳動旗下視頻化廣告廣告平臺穿山甲聯盟也發布應用資質提交說明,要求游戲開發者提供包括網絡游戲出版物號(ISBN)核發單在內的多份資質資料。穿山甲聯盟表示,相關資料需在2020年3月6日24時前提交至平臺,逾期未提交,或將受到停止返回廣告或暫停結算等相關處罰措施。
資料顯示,穿山甲聯盟是字節跳動旗下品牌營銷平臺巨量引擎矩陣下的廣告聯盟,連接著流量主和廣告主。而巨量引擎整合了頭條、抖音等買量平臺,以及穿山甲聯盟等變現平臺。
此外,記者發現,巨量引擎旗下的營銷知識交流與服務平臺巨量學堂官網上,對于游戲方面的資質要求也包括網絡游戲出版物號核發單。
自《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發布以來,版號成為移動游戲運營的前提,只有獲得版號,研發的游戲才能成功上線收費,并通過游戲商業化變現。2016年以來,游戲版號的暫停發放曾使得眾多中小游戲廠商陷入困境,行業進入一輪洗牌期。
一位游戲從業者對記者介紹稱,游戲的版號申請并不簡單,但大公司申請更具優勢,因其專業人員完備且具有豐富的申請經驗。很多小公司沒有版號申請資質,只能找發行公司或出版社,但效率并不高。而大公司由于經驗豐富,可以通過減少踩坑、迅速修改等減少版號申請的時間。
相關數據顯示,自游戲版號收緊以來,大型廠商獲得版號合計比重較大。2019年全年共發放1570個版號,其中移動游戲有1462款。而截至2月25日,2020年過審的游戲總量為206款。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沒版號的游戲可以通過接入廣告聯盟進行流量變現。在游戲沒有版號的情況下,可通過蘋果的App Store或者買量市場獲利。
此次游戲分發渠道嚴查版號,上述行為將難以為繼。記者查詢發現,App Store付費游戲排行榜中Top20中超六成的游戲沒有版號。而有媒體預計,若無版號的游戲無法買量的話,買量市場頭部的游戲將有60%需要下架。
具體而言,靠馬甲包、套牌、買量、切支付等灰色玩法賺錢的游戲廠商將首當其沖,很可能面臨出局的窘境。
據記者了解,馬甲包通過利用各大應用市場規則漏洞,更換圖標、名稱等多次上架同一款產品,和主產品包擁有同樣的內容和功能;套牌就是用虛假版號上架;切支付則是從App Store購買頁面跳轉到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頁面,以避開渠道分成。部分游戲廠商開發馬甲包主要有兩方面考量,一個是為降低買量成本,二是為切支付時逃避追查。
從本次嚴控版號的渠道商來看,相比于蘋果要求付費和內購游戲提供版號,穿山甲平臺新規覆蓋面要更廣,針對所有游戲。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游戲沒版號,意味著廣告投放渠道被切斷,那種不上架、只通過投放廣告吸引用戶點擊下載的游戲將被打擊。
同時,買量發行商、以及產品研發能力較低的企業將會受到重創,市場中的換皮游戲、不規范無誠意的游戲數量將大大減少。而那些致力于開發精品、做小眾、特色化手游的中小廠商生存空間也將被進一步壓縮,出路可能是尋求大公司支持或者出海。
相較而言,此次變化對于產品運營規范、追求精品化大廠的影響*小,或將有更多用戶走向精品游戲,使得廠商獲取用戶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正規化是目前游戲產業的主要趨勢,游戲要想上架運營、投放廣告,就需要有版號,這對游戲生態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一位不愿具名的游戲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頭部游戲廠商的優勢將愈加明顯。
換言之,在渠道商嚴控版號的趨勢下,中小游戲廠商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收窄,頭部廠商的壟斷地位則將進一步加強。隨著行業馬太效應的逐步凸顯,游戲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據央視財經報道,從2018年12月重新開放游戲版號至今,一共下發各類游戲版號不到2千款,這一數字只是2017年的1/5。
“今天你搞一個王者榮耀一天就能掙一個億,明天王者榮耀里面,馬化騰說這個皮膚給大家,一天可以搞一億個,我不是說做游戲不好,我也很羨慕,而且我也學著去做網絡游戲。因為這種庸俗的錢我也要掙。我們算過它比販毒的利潤還高,但又沒有販毒的風險。”
2018年,騰訊+網易的游戲收入大概是1500億元,約等于海口市的GDP。
2018年,中國游戲的海外營收達到95.9億美元,約等于中國南海填海造島的費用。
陳創煌是廣州市一家游戲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在游戲版號限制之前,整個游戲廠商都在拼發行的數量,包括我們公司每年發行的游戲都有10幾款多的到20幾款都有,當時大家都屬于一個博概率的階段,只要有一兩款成功就是取得了成功。
有些游戲為了滿足用戶的獵奇心理,歪曲歷史,惡搞歷史人;有些則從用戶內心原始欲望出手,大量使用諸如飚車、槍戰這樣血腥暴力的場景;更有甚者以美色艷照和極度性感的卡通人物,來引誘用戶。
要知道,在眾多的網絡游戲玩家中,很多都是青少年。他們價值觀還不夠成熟,更沒有獨立的辨別是非能力。
2018年3月,國內游戲版號暫停審批發放,游戲行業進入了長達8個月的 “冰封期”。直到2018年12月19日,國產網絡游戲版號恢復審批。
在這樣的情況下,正如我們看到的, 2019年,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廣州易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沈忱告訴記者,對于小公司來說,是擠泡泡(泡沫),(過去)他們如果讓產品快速取得成功,*好的方式是迅速山寨一些產品,(現在)這樣的產品基本在版號那邊會全部拍死,基本上是不能通過了。
成都某游戲公司供應商李青格告訴記者,我大概這幾年80%的中小客戶全部死掉了,很多時候我們拿不到錢。
獲得游戲版號是一款游戲成功的關鍵。一款游戲若是遲遲不能上線,意味著過去的開發成本無法及時變現,更別提賺錢了。
如此資金壓力,實力雄厚的企業尚可承擔。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那就是“不可承受之痛”,隨之也就出現了游戲企業倒閉數量在2019年飆增的現象。
從年度情況來看,與前兩年相比,2019年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從月度情況來看來看,從2018年12月恢復審批至2019年3月,共有958款游戲獲得版號,占1446款游戲的66%,平均每月約240款,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但從2019年4月起,過審游戲數量明顯減少,4月僅有1批次40款游戲獲得版號,而5月獲批游戲數量甚至直接降為零,此后每月獲批游戲數量基本保持在100款以下。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016年獲批版號的游戲數量為4050款,2017年則有9369款游戲獲得版號,平均每月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高達780款;2018年1月~2018年3月,短短的3個月間也有1923款游戲獲得版號,平均每月641款。
版號的收緊不僅針對國產網絡游戲,2019年進口網絡游戲的審批同樣收緊。統計顯示,2019年獲得版號的進口網絡游戲共185款,比2017年的465款有明顯下降。
在 2018年,棋牌游戲也經常能占到四成左右,但2019年基本沒有棋牌類游戲過審,僅有少量飛行棋、象棋等純粹棋類游戲獲得版號。
自從2018年12月游戲版號恢復審批以來,市場一直傳聞,棋牌類游戲版號尚處于凍結審批狀態。而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
版號審批收緊的影響比不上版號暫停,但也對游戲市場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據王旭介紹,近一年來,游戲企業在研發、運營、投放等方面,相比以前都更謹慎了。
首先,由于版號減少并成為稀缺資源,游戲企業會衡量新游戲與老游戲的投入和產出。伽馬數據注意到,有越來越多的游戲公司,開始注重延長老游戲產品的生命周期,為此做了很多工作。
“今年游戲市場的增長有兩個明顯變化,第一是部分處于衰退期的老產品收入還在增長。今年流水前十的移動游戲中,兩款分別于2015年和2017年上線的老產品流水反增,首次進入流水TOP10年度榜單,這在過去是少見的。”王旭表示。
另外,版號審批收緊對于激發游戲企業的創新能力也產生了推動作用。王旭表示,過去許多游戲企業不愿意承擔創新風險,更愿意采用買量的方式,大批上新游戲,通過這種方式也能賺到錢。但如今要獲得版號不容易,以量取勝的策略行不通了,而這類游戲企業又不愿意和大廠直接競爭,所以只能在玩法和題材上,盡量差異化。
“如果你是做走量的產品,不停地通過各種版本洗流量,內容都是一樣的,肯定會受到版號審批的影響,但是如果真做差異化,制作能夠踏實吸引用戶的產品,其實如今的政策是有幫助的。雖然獲得版號不容易,但如果真拿到了版號,意味著你的競爭對手減少了,生存環境其實改善了。”王旭表示。
“版號收緊、監管加嚴,一定程度上在倒逼行業升級和創新,從數據來看,也起到了一定的減量提質效果,對行業肯定是利大于弊。”王旭表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
上一篇: 轉讓) 黃陂區豪華棋牌室低價轉讓